最近在游戏论坛里经常看到有人讨论"凹的游戏",新玩家可能会一头雾水——这既不像《原神》那样耳熟能详,也不是Steam上的热门标签。其实这个略带黑话感的说法,特指那些需要反复"凹操作"才能达成完美通关的游戏,就像小时候玩《超级马里奥》时,非要踩着弹簧跳到城堡旗杆最顶端才甘心。
什么是"凹"的操作?
在游戏术语中,"凹"字来源于日语游戏圈的"凹み",原指角色升级时反复读档刷属性点的操作。举个栗子,在《火焰纹章》系列里,每次角色升级的属性成长都是随机的,有些玩家会连续重启游戏几十次,只为看到那个所有属性都+2的完美升级提示。
- 经典案例:2003年的《火焰纹章:烈火之剑》中,盗贼角色"马修"的敏捷成长率仅有25%
- 现代演变:《赛马娘》训练失败后的重新读档,或是《星露谷物语》反复钓传说之鱼
游戏史上的凹点进化史
年代 | 代表游戏 | 凹点方式 |
1990-2000 | 《梦幻模拟战》系列 | 手动重启游戏卡带 |
2001-2010 | 《精灵宝可梦》个体值 | 利用模拟器即时存档 |
2011-至今 | 《集合啦!动物森友会》 | 系统时钟修改大法 |
当代游戏的凹点新形态
现在的游戏开发者早就摸透了玩家的这种心理。在《怪物猎人:崛起》里,护石锻造系统让无数猎人通宵达旦地"刷珠子"。有玩家统计过,要获得一个"看破2+超会心2"的完美护石,概率大约是0.0034%——这比中彩票还难,但总有人乐此不疲。
为什么大家愿意"凹"?
- 收藏癖的终极满足:像《最终幻想14》中的坐骑收集,0.1%掉率的麒麟要刷上百次副本
- 竞技场的入场券:《英雄联盟》玩家反复重开直到拿到特定符文配置
- 社交资本的积累:晒出《动物森友会》里完美对称的岛屿规划图
游戏类型 | 凹点对象 | 平均耗时 |
战棋类 | 角色成长值 | 2-3小时/角色 |
RPG | 装备词条 | 15-30天 |
模拟经营 | 随机事件 | 按周计算 |
当开发者遇上强迫症玩家
有些游戏机制就是为"凹"而生的。《暗黑破坏神3》的太古装备系统,让每个赛季的玩家都像着了魔似的刷秘境。暴雪设计师Wyatt Cheng在2019年的GDC演讲中提到,他们故意将完美词缀的出现率设计为"看得见但够不着",就像挂在驴子眼前的胡萝卜。
不过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设计,《哈迪斯》的开发者就大方承认,他们移除了传统roguelike的存档机制。"我们不想让玩家在每次开门前都存个档,那样会破坏行云流水的战斗节奏。"主创Greg Kasavin在Polygon的访谈里这样解释。
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设定
- 《火焰纹章:风花雪月》的修道院散步,可以SL刷礼物好感度
- 《星露谷物语》的爷爷评分,第三年凌晨的完美判定
- 《艾尔登法环》的武器强化系统,后期古龙岩的掉率争议
看着游戏论坛里那些"终于凹出6V闪光宝可梦"的帖子,或是B站上《原神》玩家展示的满精炼武器,你会发现这种近乎偏执的玩法,早就成为游戏文化的一部分。就像小时候集干脆面卡片,明明知道重复劳动很傻,但听到那声"叮"的出货音效时,嘴角还是会不自觉上扬。
说到底,凹不凹、怎么凹,全看玩家自己的快乐阈值。有人在《动森》里花三天时间调整家具角度,也有人开着《文明6》的自动存档继续下一回合。游戏嘛,自己玩得开心最重要,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