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江湖这锅老火汤
要论江湖格局,得从三碗老酒说起。茶馆说书人总爱掰着手指头数:"北少林,南武当,中间夹着个丐帮王"。可你若真信了这顺口溜,怕是要被真正的江湖人笑掉大牙。去年在襄阳城遇着个走镖的老把式,他咂着旱烟杆跟我说:"现如今哪有什么南北之分?青城派的剑能刺到昆仑山脚,唐门的暗器都卖到西域去了。"
1.1 老字号的门派生意
说到传承,少林寺的《易筋经》确实金贵,但人家现在搞起了武学培训班,三百两银子包吃住。武当山的太极拳养生班更是火遍大江南北,听说连京城里的达官贵人都派家丁来排队。倒是那些小门小派,像什么海沙帮、巨鲸帮,整天在码头抢地盘,活像菜市场抢特价菜的婆姨。
1.2 新势力的野蛮生长
去年腊月在金陵城见识过金钱帮的做派,那叫一个财大气粗。他们总坛修得比知府衙门还气派,门口两尊铜狮子镀着金粉,晃得人睁不开眼。帮主上官金虹放出话来:"在江南地界,就没有用钱砸不开的门路。"这话虽然糙,但看看他们三个月吞并十二个漕运码头的架势,还真叫人不得不服。
门派类型 | 代表势力 | 生存之道 | 短板所在 |
传统名门 | 少林、武当、峨眉 | 百年积淀、正统武学 | 应变迟缓、规矩繁杂 |
新兴帮派 | 金钱帮、日月神教 | 手段灵活、资源集中 | 根基不稳、树敌众多 |
地方势力 | 漕帮、盐帮 | 把控要害、抱团取暖 | 难以扩张、依赖地域 |
二、高手过招的明暗线
去年中秋的华山论剑,看着热闹,其实都是台面上的把戏。真正要命的较量,往往发生在你看不见的地方。就像上个月移花宫和恶人谷在长江上的那场遭遇战,两边的船打着商船旗号,等靠近了才亮出兵器,吓得两岸渔民三天不敢出船。
2.1 兵器谱上的弯弯绕
- 天机老人的旱烟杆确实排名第一,可人家三年没在江湖露面了
- 小李飞刀传人叶开最近改玩折扇,说是"兵器太锋利容易伤着花花草草"
- 霸王枪的当代传人干脆开了家镖局,押镖时枪头都包着红绸布
2.2 情报网的暗战
要说消息灵通,丐帮的八袋弟子能在茶馆听一耳朵就摸清门道,听雨楼的密探更是能把知府小妾早饭吃的什么馅儿包子都查出来。去年洛阳牡丹花会,就是因为两家情报贩子互相拆台,搞得满城风雨,最后便宜了卖油纸伞的商贩——那天突然下雨,全城伞价翻了五倍。
三、江湖饭没那么好吃
说书的总把江湖描绘得热血沸腾,真混过的人才知道这里头门道多着呢。前阵子遇见个退出江湖的老镖师,他伸出缺了三根指头的右手跟我说:"瞧见没?这是当年给青龙会送货时留的纪念。那帮孙子说好只劫货不伤人,结果看见镖车上的女儿红就红了眼。"
3.1 站队是个技术活
去年福威镖局就是吃了站队的亏。先是巴结上武当派,转头又给日月神教送年礼,结果两家同时发难,搞得总镖头林震南连夜把独生子送去海外学夷话。要我说,这江湖站队就跟炒菜放盐似的,咸了淡了都不行。
3.2 传承的烦恼
现在这些名门正派最头疼的不是外敌,而是自家徒弟。华山派去年为争"气宗剑宗哪家强"差点拆了祖师堂,崆峒派更绝,五个长老各自收徒传不同的拳法,搞得外人以为崆峒有五套镇派绝学。倒是西域来的明教,人家光明左右使带着五行旗说干就干,反而闯出片新天地。
茶馆外头又飘起细雨,说书人醒木一拍:"欲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"柜台后的老板娘擦着粗瓷碗,突然插了句嘴:"要我说啊,这江湖就像我煮的阳春面,看着清汤寡水,底下藏着多少滋味,只有吃的人晓得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