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把第一季刷了五遍的老剧粉,我捧着平板等第二季更新时的样子,活像老家蹲在食盆前等开饭的大橘猫。但啃完整季12集后,摸着良心说——这碗饭的配方确实换了新厨师。
追剧时的微妙违和感
周二晚上八点准时刷新出最新集时,我特意囤了麻辣鸭脖和气泡水。可看到第三集片尾曲响起,才发现手里的鸭脖只啃了半根。倒不是剧情不好看,就是那种"每集结束都像被人从温水里拎出来"的奇怪感觉越来越明显。
- 老角色的台词密度:李明阳说话开始带哲学味儿了(第一季他可是能用三个字绝不讲整句的硬汉)
- 场景切换的节奏:上季用两杯泡面的时间讲清楚的办公室斗争,这季足足铺了三集半
- 新角色的存在感:空降的实习生小雨让我想起过年时硬被塞进家族群的表舅家二闺女
制作组偷偷换了滤镜?
必须得夸这季的航拍镜头,城市天际线在夕阳下美得像融化的太妃糖。但某个暴雨夜的追车戏,雨点打在车顶的声效实在过于清脆,让我莫名想起楼下早餐铺炸油条的声音。
第一季 | 第二季 | |
单集平均场景数 | 18-22个 | 12-15个 |
主要角色台词占比 | 主角团65% | 新角色抢走38% |
BGM使用时长 | 平均8分钟/集 | 暴涨到14分钟/集 |
那些让人挠头的改编
原著党闺蜜看完前两集就炸毛:"王大山明明该在第6章领盒饭,怎么活到第9集还在蹦跶?"我倒觉得改编没问题,只是人物动机像被强行按了快进键——上周还发誓要单身的男女主,这周突然就要见家长,这速度堪比我家楼下闪婚的奶茶店小妹。
最可惜的是那条贯穿首季的暗线。记得去年冬天和室友熬夜分析墙上的《格尔尼卡》复制画到底暗示什么,结果这季直接用台词把谜底抖了个干净,就像魔术师当着观众面拆道具箱。
惊喜藏在片尾彩蛋里
坚持看到最后一集字幕走完绝对值得。当那个熟悉的红色保温杯出现在储藏柜角落时,我激动得差点把怀里的猫主子扔出去——这可比导演在访谈里剧透的"重磅炸弹"有意思多了。
关于续作的碎碎念
现在每次点开视频网站,推荐列表里永远飘着"第二季深度解析"。有期点击百万的影评说得头头是道,可我怎么看都觉得up主过度解读的程度,堪比非要说小区门口煎饼摊老板是隐世高人。
- 剧组在纪录片里透露的270度环形布景确实烧钱
- 但花三个月搭建的民国火车站,实际出镜时长没超过泡碗面的功夫
- 男女主重逢戏NG了27次的八卦倒是比正片还精彩
阳台上的绿萝又爬了新藤,追完大结局那晚正好下着小雨。关掉平板时突然想起,第一季开播时楼下烧烤摊还没装修,现在人家都挂上"网红打卡店"的霓虹灯牌了。摸着遥控器犹豫要不要二刷时,窗外的雨声和片尾曲莫名重叠在了一起。